如果您無法顯示圖片. 請點選此處閱讀
出刊日期2022/2/28    |   取消訂閱    |   English
如何與數位世界打交道?

「如何與數位世界打交道?」專題主要探討各個領域專業人士與藝術家,如何透過數位工具或技術,去處理、反映或因應我們這個世界,也就是說,這是一種關於行動選擇與行動能力的問題。該問題也反映在近兩年的數位議題討論上,例如2020-21transmediale藝術節與2021林茲電子藝術節當中都可清楚地見到。

媒介理論學者洛文克的〈克服網路幻滅:迷因設計的原則〉(Overcoming Internet Disillusionment: On the Principles of Meme Design)探討資訊飽和的網路世界中,由於過於碎片化、以往作為訊息交換中心的主流媒體衰敗而移轉至各種即時傳播的社交媒體,所造成的網路焦慮、乃至媒體素養(例如自戀式的煽動宣傳)、參與式文化與行動主義等層面的危機,而當中迷因設計便是可能對其進行干擾、進而反抗的突破口,洛文克提醒,設計原則是不要將迷因視為孤立的、能隨意拼湊組合出來的數位物件,而是去設計一種可進入故事的完美方式,以此創造新敘事。

而另外兩篇本地文章,在〈你想要擁有自己的「副本」嗎?〉中,社會學者劉育成在則從2021林茲電子藝術節的一件作品《訂製》(Made to Measure)為例,討論我們是否能夠透過自己的數位足跡(資料)來重建自身、正本(我們自己的肉身)與「副本」(double)之間的關聯為何、正本又會如何對其副本做出反應等問題。

另一位作者藝術家施懿珊,長期關注數位時代藝術生產困局與如何開創新的議題串連問題,她以虛構學者賴火旺身分,和藝術家葉廷皓共同著手籌劃一種非講座式的「群集交流」對話實驗《科技物件與人類幻象研究室》,2019年至今已展開多項子題的討論,其文章鏈狀敘事:機器中介下重塑的關係網絡〉便是她對於上述問題的回應,當中關於敘事的重新配置與變動的關係鏈等討論,可與洛文克一文相互對照。

-----------------------------------

全文請見:

克服網路幻滅:迷因設計的原則
你想要擁有自己的「副本」嗎?
鏈狀敘事:機器中介下重塑的關係網絡

藝術家施懿珊曾因運行2018年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REATORS進駐計畫——《刷臉時代的反統治鏈》時,感受到一個強烈的事實,即:數位條件下藝術生產發生了多種思維困局,過往機械時代用來討論藝術生產的語言、如今在數位時代恐怕已經老早不夠用了。(圖:賴火旺提供)

人才資料庫 artIsTs
賴火旺
作品資料庫 works
《支系》(Branch)線上期刊:人人可享有的持續性的與公正的網際網路
重新布線
雲的研究
書籍資料庫 books
《數據女性主義》
《我恨網路》
《他人的自私:論自戀恐懼》
《法西斯主義群眾心理學》
《群眾和黨派》
連結資料庫 links
2021林茲電子藝術節「一種新的數位因應之道」
地址:40359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電話:+886-4-23723552
Copyright @ 2017 國立臺灣美術館   聯絡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