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無法顯示圖片. 請點選此處閱讀
出刊日期2022/10/31    |   取消訂閱    |   English
GG

GG」專題,顧名思義是欲討論遊戲作為藝術創作形式或內容的議題。在這個臺灣討論仍屬少見的專題中,除了介紹像是經典的激浪派作品以及臺灣年輕藝術家等相關作品案例外,另外也介紹了相關遊戲的美學與論述基調的專書討論。

在案例部分,國外論述與本地論述當中都介紹不少。由藝術家史戴爾(Hito Steyerl)、去中心化部門(Department of Decentralization)和GPT-3共同執筆的〈21個藝術界:遊戲地圖〉一文,正如專題名稱GG從一遊戲術語到後來轉變為一網路文化上的戲謔詞彙所暗示的,改寫了由義大利激進派建築團體Superstudio成員之一的費拉西內利(Gina Piero Frassinelli)於1971年推出有著12個反烏托邦的趣味想像世界遊戲,從21個對於藝術界的描述開始,邀請讀者做測驗,評斷何者應被淘汰何者可保留,最後提供測驗結果。與費拉西內利相同的,這21個遊戲與讀者的評量,都可視為是對於當前藝術界生態與各種現象的一種反諷性批判,幽默而富想像力。

同樣類似地,由旅美研究者謝佩君所撰寫的〈類比黃金世代下的遊戲〉,以及台北數位藝術中心藝術總監陳湘汶〈No game, no gain:遊戲影像抵抗姿態〉一文,都各自爬梳了國外與臺灣本地的相關創作。前者不僅討論了遊戲界本身設計遊戲時所參照的政治哲學內涵,且也回視藝術家或遊戲設計者如何藉由遊戲的設計與加入數位技術的方式,來反思自己所處的文化與社會脈絡意義。而後者則介紹了李亦帆、阮柏遠等年輕藝術家作品,他們從自身電玩經驗出發,透過挪用遊戲元素或者圖庫到使用遊戲引擎、機造電影(影片)應用程式等等,來反映他們對於影像世界或者對於社會、文化環境的觀點。相關的遊戲問題,也可配合參考國外對此的專書討論。

--------------------

全文請見:https://www.digiarts.org.tw//DigiArts/ProjectThemesList/247159277134000/Chi

 

 

21個藝術界:遊戲地圖

本文建構出一種「多重結局冒險」(choose your own adventure)式的遊戲基礎,將Superstudio早年發行的舊範本更新。(圖片來源:https://www.e-flux.com/journal/121/423438/twenty-one-art-worlds-a-game-map/)

主圖:多重結局冒險#14的《絲綢之王事件》流程圖(班頓圖書,2006)。

 

No game, no gain:遊戲影像抵抗姿態

各領域的活動影像的軟體化創造了技術的通用,不論是電視的動態效果、敘事影像、動畫影像還是音樂錄影帶都可以應用這些技術。

主圖:李亦凡,《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錄像,17分30秒,2011。(藝術家提供)

 

類比黃金世代下的遊戲
人才資料庫 artIsTs
阮柏遠
李亦凡
作品資料庫 works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
灰色是最無聊的顏色
入侵事件
稻草人
Dead Stone-1, 2, 3
那只是一個虛擬的吻
書籍資料庫 books
《遊戲:演算法文化論集》
《機造電影讀本》
《機造電影先驅:虛擬生產的草根》
《以感覺遊戲:電子遊戲與它的影響》
連結資料庫 links
遊戲景觀:電子遊戲時代的藝術
地址:40359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電話:+886-4-23723552
Copyright @ 2017 國立臺灣美術館   聯絡我們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