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訊5
文章資料庫7

青春的硬體架構:張碩尹《台北機電人》...
張碩尹於寶藏巖展出的作品《台北機電人》主要有兩個部分,一個部份是由報廢電器元件做組成的裝置。 主圖來源
生命威脅的解消與生命價值的尋覓:人類...
隨著我們的生活與越來越離不開數位和網路科技,以及「人類世」(Anthropocene)帶來的各種未知的病毒、風險和災難的出現,藝術家與科學家和科學世界的互動近年也日趨頻繁。 主圖:亞藍達(Julieta Aranda),《盜取自己的大體(攀向黑暗的另一組立足點)-第三部曲...
活化過去與現在:走向未來——臺灣當代...
當前臺灣藝術評論的環境,除了「正規」的媒體發表管道,例如雜誌、期刊、報紙等,因為網路時代效應,而興起了線上評論,甚至還出現了專門經營藝術評論或相關討論的專業網站。 圖為陶亞倫,《出夢入夢》。
物件
有沒有可能,劇場與物件的關係不必然從象徵體系來處理?為了推進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反省亞陶給我們的架構,先思考「物件」是否一定得是從日常生活中拿到劇場中的那些東西? 主圖:貝爾(Jrme Bel),《歡聚今宵》(Gala)。(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攝影:Gelee Lai...
在技術革新潮流中進行的藝術實驗:臺北...
以探索技術文明為創作核心的藝術,隨著新科技的發展與普及,逐漸成為特殊的藝術類型。然而,各種異質技術的差異、範圍與快速變化的發展,讓這個藝術類型一直處於難以界定與變動的狀態,隨著不同地區、時期的各種實踐,「媒體藝術」、「新媒體藝術」、「數位藝術」、「...
數位生產力與共享社群
FABLAB Dynamic,動態自造實驗室是由一群來自不同領域的創作者所組成的團隊,當初組成的概念主要是取自於美國MIT FABLAB,將它延伸至臺灣,希望透過跨領域、共創、開放源碼(open source)、開放設計(open design)等整合的方式來推廣數位自造,並提供臺灣創作者一個...
數位垃圾的駭客共創
〈再作用媒體〉是一系列使用電子廢棄物架構而成的多媒體裝置,這些裝置被駭客、被再利用、被重組成新的裝置。正如你在此次展覽裡所見,在這個作品裡,存在著一條裝置線,一條猶如出現在工廠裡的作業線。它同時也是一條時間線,即便它並非按照時序來排列,但它說明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