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資料庫20
關於人工智慧應用至藝術領域的五點初步...
本文獻給史上公認第一位電腦程式設計師勒芙蕾絲伯爵夫人拜倫(Ada Byron, Countess of Lovelace),以及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Ars Electronica Festival)共同創辦人李奧波賽德(Hannes Leopoldseder)。 圖:丹麥藝術家法爾肯斯特倫(Cecilie Waagner Falkenstrm...典藏即展示:論博物館科技中的本體論轉...
簡單來說,本體論(Ontology)是用來描述知識的語言。 主圖:Gallery One使用示意圖。(來源)美學的自動化:人工智慧與影像文化(Aut...
在1950年代,人們對人工智慧的初始願景是能夠教導電腦執行一系列認知任務,包括下棋、解決數學問題、理解書面與口頭語言,以及辨識影像內容等。今日的人工智慧(尤其是監督式機器學習[supervised machine learning]的形式)儼然成為讓現代經濟體更有效率且更安全的重要...文化與科技共融:浮現中的臺灣文化科技...
去年文化部辦理「2017年全國文化會議」,以「21世紀臺灣文化總體營造」為核心理念,希望直面當前臺灣文化環境,匯集民眾意見,進而擬訂出「文化政策白皮書」。於會議中提出六大議題,其中一個議題即與文化科技高度相關「開展文化未來:打造文化科技、跨域共創共享」,...技藝之外,更討論人性:追記2017維也納...
2017「維也納雙年展」(Vienna Biennale)是近兩年算大規模地針對「機器人」領域做出思考與脈絡整理的藝術相關展覽。機器人大舉進入人類生活從參與人類勞動事務開始,對於人類生產勞動做出了成績斐然的績效,而今日,技術改變所造就出的世界圖景更有了其他劇烈的變化,...追求一個中國技術哲學:洛文克訪談許煜...
哲學家許煜出版第一本書《論數位物的存在》後 ,緊接著出版第二本書《論中國的技術問題》。我們決定再做一次訪談 ,聚焦於當代議題,而且這些議題涉及中國崛起成為世界強權。許煜的目標是發展出一個以「中國技術性」為對象的思辨理論。中國已躋身強權之列,可是同時也...社群媒體的社會性(What is the social ...
「你下次要雇用員工時,不必再做人格測試,只要查看應徵者的臉書概況即可。」「史黛芬妮.渡邊在星期四晚上花了將近四小時刪除約700位臉書好友,而且她還沒刪完。」「俄亥俄州男子必須道歉,否則就得坐牢。」「研究發現:臉書使用者越來越不友善。」「女性對於誰能夠查...論社群媒體之意識型態
相互矛盾的意識-管理消弭了社會對惡意欺瞞的焦慮。紀傑克(Slavoj Žižek)早已提出這項論點。現在,就讓我們來處理它,並認真看待下列這項憤世嫉俗的陳述:「他們明知自己在做什麼,卻依然那麼做」,然後將之應用至社群媒體。我們已毋須再去探索「新媒體」的潛力並解...「自拍城市」:社群媒體中的攝影與自我...
在Instagram、YouTube與Flickr上分享的影像與影片等由使用者供應的視覺媒體內容,開啟了數位視覺文化(digital visual culture)研究的契機。文化科學?社會計算(社群運算)、數位...
經過十多年的研究累積,李維・曼諾維奇提出一個新穎又獨特的概念「文化分析」,並將其定義為:使用電腦運算與視覺化技術,對巨量文化數據進行分析,亦即研究「大文化數據」。對於這個概念的研究始於2005年,當時數位人文學與社會運算(或社群運算、社交計算)才剛浮上...覷見數位海市蜃樓:荒謬玩味的影像藝術
數位活動影像的景觀乃經由電子再現人類感知表意系統,以「流形」(the figural)的狀態恣意遊走於各載體裝置之中,混雜交織成各種不斷衍生的目眩神迷,使感官墜入純粹擬像的世界。「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數位影像的既視感無疑是慾望不斷衍生的共享參與。未完成與完...數據科學與電腦藝術史
本文試圖從數據科學中提出幾個極為關鍵的核心概念,尤其與數位藝術史相關的概念,以及如何透過量化的研究方法探究文化藝術創作或是廣義的藝術創造過程。這些概念包括物件、屬性、資料/數據、特徵空間、與維度縮減等。居所,浩瀚的宇宙:評《空白私房》
走進第二屆「Lab實驗啟動計畫」《空白私房》在松山文創園區的展場,想起上面這段法國現象學家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在《空間詩學》中寫下的文字。現場入眼的陳設日常不過:單雙人沙發、平面電視、可躺臥的大床、茶几、鞋櫃、書桌與其上各式物件如日記本、電話、文...身體、運動與數位之力:《進化之力》的...
「進化之力」一展以「進化」為命題,邀集盂施甫、張徐展、張暉明、黃彥超、鄭宜蘋與蔡奇宏六位當代數位藝術創作者,從身體和思維兩大方向延伸,分別對應生活、想像、行為、記憶、經驗與思維六個面向,探究當代數位性(digitality)的力量如何影響著在藝術創作存有的面...數位藝術中的科技性
「科技」在當代數位藝術的創作中展現出極致動能,無論是資訊、虛擬、電傳科技等「高」科技的應用;抑或是投影機、攝影機與導電油墨等「低」科技的創作媒材,科技始終是當代藝術創作的形式無法切割,尤以數位藝術創作更是如此,亦體現出數位藝術作品中的三個本質─「科...哈德遜河上的荷米斯:對史諾登事件後的...
啟蒙不僅帶來新知識,亦粉碎了各種神話。2013年6月的史諾登洩密事件標示著「新媒體」時代的象徵性終結。美國國家安全局的醜聞剝奪了最後一點殘存的電腦網路天真性(Cyber-naivety),同時亦將「網際網路議題」提升到國際政治層次。視覺化維托夫
在此計劃中,我試圖探索究竟我們所使用的「媒體視覺化」技術,是如何幫助我們以新的方式來觀看影片,以及如何輔助電影與媒體研究中早已發展而成的方法與工具。此研究的另一個目標在於,搭建起兩個彼此之間尚未連結的領域:數位人文學領域與量化的電影研究領域,前者關...【亞洲女性新媒體藝術家專欄(三)】曹斐...
曹斐,來自國際經濟新興勢力的中國,是國際藝壇注目的新星,也被媒體視為中國青年文化、及次文化的代表。當中國經濟持續在國際市場攀升,傳媒也開始對中國新一代感到好奇,曹斐的作品特色被視為:歷經快速社會轉型下,中國新青年文化的縮影。她的藝術表現打破了媒體對...世界、過剩和母性空間:論尤利安.羅斯...
隨著《驚愕之人》驚愕過後的慌亂場景和如同蒸汽熨斗般「噗吱」一般燙下去的「案發現場」的提示,走進由九面大螢幕投影所形成的《收容所群像》,隨著被風吹起狂舞的紙頁,隨著現場所回盪起的那巨大的彌撒聲,我們立即被尤利安.羅斯費爾德(Julian Rosefeldt)在《製造...作者何許人也?
各種創作最終會成為其他創作的源頭, 而各種創作裏總少不了來自其他創作的元素。 已經沒有任何作品,能夠獨立於其他作品而存在了書籍資料庫9
《網絡力量:歷史網絡研究的展望》(Pow...
《網絡力量:歷史網絡研究的展望》描述了歷史學科中基於網絡的研究實踐的類型,探討從文化、經濟、社會或政治歷史或宗教研究中使用的量化網絡分析,以及數位人文科學中的嶄新方法。 網絡數據的可視覺化和計算已被證明是有用的工具,可以用來分析大多數包含關係資訊...淘汰歸檔:數位文化記憶與媒介迷群
曾經,檔案、歸檔、建檔的任務主要賦予給博物館、圖書館或是其他機構,這些機構或組織被認為而且是被信任為身負保留文化遺產或文化記憶的重要角色。如今,隨著數位網絡媒體的崛起,各種形式的檔案工作者(archivist)因而湧現,像是粉絲、駭客等,他們開始在網路上扮演...數位人文學的崛起
過去十年來,我們對於數位網絡的理解經歷了一場徹底的反轉,過去我們一度認為是超越經驗的虛擬實境,如今卻鋪天蓋地的以數據的形式、以極其有形的物質形式佔據我們的日常生活,且我們終日與之互動、賴以為生。因此,這引發了許多新形態的問題產生,尤其是關於社會的、...我們如何思考:數位媒體與當代科技源起
「我們如何思考?」本書作者以這個看似簡單卻又難以回答的提問展開本書的論述,尤其是關於我們如何思考媒體、如何以媒體進行思考。當印刷時代逐漸消逝,新科技不斷推陳出新,這個提問反而顯得更為複雜,特別是對人文學門與質性社會科學等過去以印刷為主的學科。作者認...解讀機器:邁向一種演算法批判
Stephen RAMSAY 著 在當今這個電腦極為普遍的時代裡,電腦幾乎涉入人們日常生活的每個環節,甚至知識研究領域也少不了電腦的介入與輔助。然而,電腦究竟還有哪些能耐呢?本書提出了另一種可能:透過電腦文本分析,來檢視電腦如何被當成一種「解讀機器」,並開啓出一種...數位_人文
Anne BURDICK, Johanna DRUCKER, Peter LUNENFELD, Todd PRESNER, Jeffrey SCHNAPP著 本書由五位當代實作與理論兼具的作者所著,他們的多元背景成就了本書的論述主題,同時試圖為未來提供一個願景宣言,以及理解數位人文這個新興學門的批判工具。這是一本關於當代知識...數位人文論辯
《數位人文論辯》(Debates in the Digital Humanities) 「數位人文」的崛起,將「數位」與「人文」這兩個原本看似不相干的概念、領域連結起來,隨著數位科技的注入,開始出現了數位典藏藝術作品。然而,「數位人文」所指涉的並非僅止於數位典藏的概念,數位科技的介...定義數位人文讀本
《定義數位人文讀本》(Defining Digital Humanities: A Reader) Melissa TERRAS, Julianne NYHAN, Edward VANHOUTTE 編 過去十幾年來,數位人文已逐漸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截至目前為止,全球已有上百個數位人文中心,數位人文也成為學術研究與教授的重要主題。過...數位人文要義:尋找類型與軌跡
此書是「第三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的論文結集,共收錄九篇文章,可粗略分為兩大類,代表著現階段數位人文領域發展的兩種類型。 一類是文字的分析。如〈多重脈絡數位檔案之問題與挑戰〉旨在說明數位系統對脈絡探勘所能帶來的協助,同時結合了文字處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