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資料庫2
2015年臺灣數位藝術觀察報告
回顧2015年臺灣數位藝術發展「軌跡」,我們必須在「移動中」(on the move) 理解。今年的特色不僅是一趟科技人文的旅程,展現前衛創新的連續性、過去的反思與未來的開拓,更展現全球在地化的視野,以及跨領域交互融匯的特色,並提供一種思考何謂數位藝術的獨特起始點...
舉步維艱行十年:從第十屆臺北數位藝術...
在「第十屆臺北數位藝術節『創・世紀』」的策展論述中開宗明義的指出「藝術始終無法、也不需要被完整定義,而是在每個時代自然生長成相對應的樣貌。因此,『創.世紀』想要的,是尋找創作的當代意義,並試圖勾勒出一個逐漸成形的輪廓。⋯⋯如此,便牽引著我們迎向一個...書籍資料庫3

數位人文學的崛起
過去十年來,我們對於數位網絡的理解經歷了一場徹底的反轉,過去我們一度認為是超越經驗的虛擬實境,如今卻鋪天蓋地的以數據的形式、以極其有形的物質形式佔據我們的日常生活,且我們終日與之互動、賴以為生。因此,這引發了許多新形態的問題產生,尤其是關於社會的、...
Taking [A]part
無論就工具或成品面向而言,數位科技的一個重要特質即在於「體驗」。本書即是從人機互動的設計出發,探討如何以各種破除界線、跨領域的方式創造出各種參與經驗的可能。本書作者從「參與」這個觀點出發,檢視各種不同類型的創作計劃,從公共藝術、表演藝術到私密的、人...
第三次工業革命:世界經濟即將被顛覆,...
本書作者傑瑞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是享譽全球的未來學大師、「第三次工業革命」概念的創立者、知名的經濟學家及社會評論家,目前擔任歐盟執委會與歐洲議會的顧問。他在這本重要著作《第三次工業革命》中闡述,人類已經歷經了兩次工業革命,馬上將邁向開創性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