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資料庫12

三則身體寓言於北美館「現代驅魔師」一...
該寫作計畫與臺北市立美術館合作。並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心藝術基金會贊助現象書寫-視覺藝評專案贊助。 主圖:Pakui Hardware,《下腹》(局部)(Underbelly),複合媒材、裝置,現地製作,2019。(圖片由藝術家與北美館提供)
擴延電影、封閉世界:媒介自然於「封閉...
我們在吳其育的《封閉世界的設定集》裡暈眩。 該寫作計畫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心藝術基金會贊助現象書寫-視覺藝評專案贊助。 本文圖片:吳其育,《封閉世界的設定集》,2021。(ˋ藝術家提供)
虛擬建築,真實媒介(1)
建築學對於印刷、紙材,以及其他類比媒介在建築實踐的成形與轉型當中所扮演的角色已有豐富的研究。儘管有關數位媒介對建築生產之影響的相關文獻亦不在少數(例如Beckman, Benedikt, Perry and Hight, Poster, Castronova),但完整可靠的分析仍付之闕如。 主圖...機器人的美學觀?關於「國立臺灣美術館t...
以機械科技零件作為藝術創作材料,無論是透過硬體設備或是書寫軟體程式,進而組合而成一件完整的「科技藝術」作品,對藝術領域的論述與視覺效果呈現的精進而言,無疑是人類藉由機械設備的物件特性與其背後對未來幻想的觀念,賦予一種足以被稱之為「美學」的價值觀。 ....jpg)
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
《昨日的路徑》的發想來自於藝術家成長過程中對於「家」的新的體悟。 主圖:王新仁,《昨日的路徑》,VR版於電腦畫面截圖,2019。(台灣數位藝術中心提供)
文化與科技共融:浮現中的臺灣文化科技...
去年文化部辦理「2017年全國文化會議」,以「21世紀臺灣文化總體營造」為核心理念,希望直面當前臺灣文化環境,匯集民眾意見,進而擬訂出「文化政策白皮書」。於會議中提出六大議題,其中一個議題即與文化科技高度相關「開展文化未來:打造文化科技、跨域共創共享」,...
形象的力量:許家維《神靈的書寫》中的...
許家維參與2016年「臺北雙年展」展出的《神靈的書寫》,是一件錄像裝置作品。展廳中央的投影螢幕分成兩面,一個投影面的內容是許家維請示鐵甲元帥,是否能夠允許他拍攝一部有關元帥的影片,影片內容正是他對於元帥是否允許之祈求,以及跟元帥解釋另一部動畫的處理方式...
虛擬神靈、聲光和動態影像-《械動影》
在本創作裡層的最核心部分,作品擷取了民間信仰中召喚神靈的儀式,將這樣的儀式透過數位科技與視覺藝術的鋪陳,轉化為另一種新型態、前所未見的祭典。正如博物館是透過別具規範、儀式意涵的方式來展示與保存藝術品,〈械動影〉透過宗教儀式般的暗示,試著觸動觀眾在欣...
覷見數位海市蜃樓:荒謬玩味的影像藝術
數位活動影像的景觀乃經由電子再現人類感知表意系統,以「流形」(the figural)的狀態恣意遊走於各載體裝置之中,混雜交織成各種不斷衍生的目眩神迷,使感官墜入純粹擬像的世界。「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數位影像的既視感無疑是慾望不斷衍生的共享參與。未完成與完...臺灣當代藝術的影形力(二):面對羅禾...
《數位佛陀》,吸引人之處,一方面是這些包藏著或外露於作品的組裝零件在明亮展廳裡一覽無遺,賦予觀者尋找佛陀雕塑、科技部署及投映影像之間某種連結或懸而未決的關係之線索;另一方面,則在於藝術家將錄像藝術指向裝置與雕塑、紀錄與播映、時間與意識的遺產,和科技...
虛實影像的反覆辯證-《數位佛陀》
《數位佛陀》創作計畫,用工業設計的思維與方式,運用多種繁雜的數位工具達到精密雕塑的計算效果。作品中先雕塑了一尊抽象的雕塑,但是當此雕塑被馬達帶動並進入影像中,將會解碼成一尊具象的佛陀。作品將運用「編碼」與「解碼」的概念,讓現實中的雕塑,運用自行定義...TriD 模型建構軟體
技術內容重點 TriD 是一套功能強大的專業化 3D 資料處理程式, 提供完整的資料編輯,合成,壓縮,分析與轉換等功能, 讓使用者輕鬆駕馭龐大的 3D 數位化資料,建構所需要的 3D 數位化模型。